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,其故障不仅会导致设备停运,还可能引发大面积停电甚至火灾、爆炸等严重事故。深入了解其故障类型、成因、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,对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。以下从故障分类、典型故障分析、诊断技术、预防与处理四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:
一、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故障分类
根据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性质,可将故障分为以下几类,不同类型故障的危害程度和处理优先级差异显著:
故障大类
具体故障类型
发生部位
核心特征
电气故障
绕组故障
铁芯绕组(高压 / 低压)
匝间短路、相间短路、对地短路,伴随电流激增
铁芯故障
铁芯及接地装置
铁芯多点接地、绝缘损坏、过热生锈
套管故障
高压 / 低压套管
套管破裂、绝缘老化、闪络放电
分接开关故障
有载 / 无载分接开关
触头烧蚀、切换卡涩、接触不良
油质故障
油老化 / 劣化
变压器油
油色变黑、酸值升高、介损增大
油中溶解气体异常
变压器油
甲烷、乙炔、氢气等特征气体含量超标
机械故障
油箱渗漏
油箱焊缝、法兰接口
油位下降、地面油污,可能伴随受潮
冷却系统故障
散热器、风扇、油泵
油温异常升高、冷却效率下降
铁芯夹紧件松动
铁芯穿心螺杆、夹件
运行中产生异常振动、噪声增大
二、典型故障深度分析(成因+危害)
1. 绕组故障:最危险的电气故障
绕组是变压器实现“变压”的核心部件,由铜线绕制并包裹绝缘纸,故障多由绝缘损坏引发,具体成因包括:
绝缘老化:长期运行中,变压器油氧化、高温(超过80℃)加速绝缘纸脆化,导致绝缘强度下降;
过电压冲击:雷击、操作过电压(如开关合闸)使绕组绝缘被击穿,引发匝间/相间短路;
散热不良:冷却系统故障导致绕组温度过高,绝缘层碳化失效;
制造缺陷:绕制时铜线排列不整齐、绝缘纸破损,运行中逐渐发展为故障。
危害:短路电流会瞬间产生高温(可达1000℃以上),烧毁绕组并分解变压器油,产生大量可燃气体(如乙炔),若未及时切断电源,可能引发油箱爆炸。
2. 铁芯故障:易被忽视的“隐性故障”
铁芯由硅钢片叠压而成,依靠绝缘漆隔离以减少“涡流损耗”,故障主要集中在接地和绝缘问题:
铁芯多点接地:铁芯本应“单点接地”(释放静电),若因金属异物(如焊渣)、绝缘漆脱落导致多点接地,会形成涡流回路,引发局部过热;
铁芯绝缘损坏:硅钢片间绝缘漆老化、受潮,导致片间短路,涡流损耗增大,铁芯温度升高(局部可达150℃以上);
铁芯穿心螺杆松动:夹紧力不足导致硅钢片振动,绝缘垫磨损,进一步加剧绝缘损坏。
危害:长期过热会使铁芯生锈、绝缘漆碳化,同时加速变压器油劣化,形成“油铁芯”恶性循环,最终可能诱发绕组绝缘故障。
3. 油中溶解气体异常:故障的“早期信号”
变压器油不仅是绝缘介质,还是散热介质,正常情况下油中仅含微量气体(如空气溶解的氧气、氮气);当内部发生故障时,故障点的高温会使油和绝缘材料分解,产生特征气体,不同故障对应气体种类不同(见下表):
故障类型
主要特征气体组合
关键判断指标
绕组匝间短路
乙炔(C₂H₂)+ 氢气(H₂)+ 甲烷(CH₄)
乙炔含量>5μL/L,总烃(C₁-C₄)激增
铁芯多点接地
氢气(H₂)+ 甲烷(CH₄)
氢气占比高,无乙炔或微量乙炔
分接开关接触不良
乙烷(C₂H₆)+ 乙烯(C₂H₄)
总烃升高,乙烯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
油老化(正常过热)
甲烷(CH₄)+ 乙烷(C₂H₆)
气体增长缓慢,无乙炔
危害:若未及时监测,特征气体持续积累会降低油的绝缘强度,当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(如氢气含量>4%、乙炔>2.5%),遇电弧或高温会引发爆炸。
4. 分接开关故障:调压功能相关的高频故障
分接开关用于调节变压器输出电压,分为“有载分接开关”(带负荷调压)和“无载分接开关”(停电调压),故障多因触头接触问题:
触头烧蚀:有载分接开关切换时,触头间产生电弧,长期使用导致触头氧化、磨损,接触电阻增大;
切换卡涩:润滑油干涸、机械杂质堵塞,导致切换时触头无法到位,形成“虚接”;
绝缘损坏:分接开关绝缘筒受潮、老化,引发对地短路。
危害:接触不良会导致局部过热,烧毁触头并产生气体,严重时会使分接开关爆炸,失去调压能力,影响电网电压稳定。
三、故障诊断核心技术(从“早期预警”到“精准定位”)
变压器故障诊断需结合在线监测和离线试验,实现“早发现、早判断、早处理”:
1.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(DGA):故障“早期预警器”
原理:通过气相色谱仪检测油中特征气体的组分和含量,结合“三比值法”(IEC 60599标准)判断故障类型;
应用场景:定期离线取样分析(110kV及以上变压器每3个月1次),或在线监测系统(实时监测气体浓度变化);
优势:能在故障未“爆发”前(如局部过热、轻微放电)发出预警,是最核心的诊断手段。
2. 电气试验:验证绝缘与电气性能
绝缘电阻试验:用兆欧表测量绕组对地、相间的绝缘电阻,判断绝缘是否受潮、老化(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程,且吸收比>1.3);
直流电阻试验:测量绕组直流电阻,判断绕组是否短路、分接开关接触是否良好(同相绕组电阻偏差应<2%);
介损试验(tanδ):测量油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,反映绝缘受潮、老化程度(tanδ值随温度升高应平稳,无突变)。
3. 油质试验:评估油的性能状态
外观与透明度:正常油为淡黄色透明液体,若浑浊、变黑,说明油中含杂质或老化;
酸值与击穿电压:酸值>0.1mgKOH/g时油已劣化,击穿电压<30kV(110kV变压器)时绝缘强度不足;
水分含量:油中水分>30ppm时,会显著降低绝缘强度,易引发击穿故障。
4.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
红外测温: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变压器表面温度(如套管、分接开关),局部热点温度超过环境温度20℃以上需警惕;
振动与噪声监测:正常运行噪声均匀,若噪声突然增大或伴随异常振动,可能是铁芯松动、绕组变形;
局部放电监测:通过传感器检测内部局部放电信号,判断是否存在绝缘缺陷(如气泡、杂质)。
四、故障预防与处理措施
1. 日常预防:降低故障发生率
定期维护:
每36个月检查油位、油色,清理散热器灰尘,确保冷却系统正常;
每年进行1次油质试验和DGA分析,每23年进行1次电气试验;
有载分接开关每半年切换1次,防止触头氧化,并补充合格润滑油。
运行监控:
实时监测油温(顶层油温不超过85℃)、负荷电流(不超过额定电流),避免过负荷运行;
安装防雷装置(如避雷器),防止雷击过电压损坏绝缘;
定期检查油箱密封面,防止渗漏导致油位下降和受潮。
2. 故障处理:分级响应,避免扩大
轻微故障(如油质轻度劣化、DGA气体微量超标):
停运后进行“真空滤油”,去除油中水分、杂质和部分气体;
补充合格变压器油,确保油位正常;
重新进行油质试验和DGA分析,合格后方可投运。
中度故障(如铁芯多点接地、分接开关接触不良):
停电后吊芯检查,清除铁芯异物、修复绝缘漆,或更换分接开关触头;
对铁芯进行“单点接地”改造,确保接地电阻<10Ω;
处理后进行电气试验和局部放电试验,验证绝缘性能。
严重故障(如绕组短路、油箱渗漏爆炸):
立即切断电源,启用灭火装置(如二氧化碳、干粉灭火器,禁止用水直接灭火);
报废损坏的绕组、铁芯,更换全部变压器油和绝缘部件;
重新绕制绕组时需严格控制工艺,确保绝缘厚度和绕制精度,投运前进行全面试验。
总结
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故障的核心诱因是绝缘老化、过热、受潮,故障发展具有“从隐性到显性、从局部到整体”的特点。通过“定期监测(DGA、油质、电气试验)+ 日常维护 + 分级处理”,可有效降低故障发生率,避免事故扩大。对于运行年限超过15年的老旧变压器,建议适当提高监测频率,必要时进行“状态评估”,提前规划更换,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