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!朋友:变压器厂()是电力设备的专业制造企业,生产制造干式变压器,油浸式变压器,矿用变压器,非晶合金变压器,箱式变压器等,通过ISO9001 (2000版)认证,产品质量有充分保证.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变压器厂

咨询热线:

推荐新闻 LATEST NEWS

有限公司
联系人:
手机:
电话:
传真:
Q Q:
地址:

变压器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:变压器厂 > 变压器知识 > 干式电力变压器温度显示

干式电力变压器温度显示

网站编辑:变压器厂 │ 发表时间:2025-10-14 | 点击:3

 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温度显示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、预防过热故障的核心监测手段,其显示数据直接反映变压器绕组、铁芯及环境的温度状态,需结合温度类型、显示方式、报警保护逻辑及日常监测要点综合理解。以下从核心概念到实际应用展开详细说明:


  一、需监测的3类核心温度

  干式变压器的发热主要源于铁芯损耗(铁损) 和绕组损耗(铜损),不同部位温度差异显著,因此需针对性监测3类关键温度,其显示优先级和安全要求不同:

温度类型 监测对象 核心特点 正常运行范围(参考)
绕组温度 高压 / 低压绕组(最关键) 绕组是电流流经的核心部件,损耗发热最集中,温度最高(比铁芯高 10~20℃),是判断过载和绝缘老化的核心指标 额定负载下:< 120℃(A 级绝缘)、< 155℃(F 级)、< 180℃(H 级)
短时过载(如 1.2 倍负载):不超过绝缘等级的热点温度限值(如 H 级≤220℃)
铁芯温度 铁芯(非晶合金 / 硅钢片) 由交变磁场产生的涡流和磁滞损耗发热,温度低于绕组,若铁芯多点接地会导致局部过热,需重点监测异常温升 正常:< 100℃(A 级)、< 130℃(F 级)、< 150℃(H 级)
异常:局部温升超过 20℃(需排查接地故障)
环境温度 变压器周围空气(冷却介质) 影响散热效率:环境温度越高,绕组 / 铁芯散热越困难,易导致温度超标,需结合环境温度判断负载能力 设计参考温度:40℃(国标 GB/T 6451 规定的 “最高环境温度”)
运行建议:周围环境温度≤35℃,避免阳光直射、通风堵塞

  二、温度显示的2种核心方式

  干式变压器的温度显示分为本地显示(现场查看)和远程显示(后台监控),两者结合实现全时段监测,具体方式及特点如下:

  1. 本地显示:现场直观查看

  本地显示装置直接安装在变压器本体或就近控制柜上,供巡检人员现场查看,常见类型:

  指针式温度计:

  原理:通过温度传感器(如铂电阻Pt100、热电偶)感知温度,转化为机械信号驱动指针偏转。

  特点:结构简单、无需供电,适用于小型变压器;精度较低(±2~5℃),仅能显示单点温度(如绕组平均温度)。

  数字式温度显示器:

  原理: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后,经电子电路处理,通过LCD/LED屏数字显示(如“绕组A相:115℃,铁芯:98℃”)。

  特点:精度高(±0.5~1℃),可同时显示多部位温度(如三相绕组、铁芯、环境),部分带温度单位(℃)和状态指示灯(如“正常/报警”)。

  智能温控器自带显示:

  功能:除显示温度外,还集成报警、跳闸控制功能(如温度超限时触发声光报警),屏幕通常为背光LCD,支持参数设定(如报警阈值),是主流配置。

  2. 远程显示:后台集中监控

  通过信号传输将温度数据上传至变电站后台监控系统(如SCADA、DCS),实现无人值守监测,核心逻辑:

  信号传输:温度传感器(如Pt100)输出的模拟信号(4~20mA)或数字信号(RS485通讯,协议如Modbus),经电缆或通讯模块上传至后台。

  后台功能:

  实时显示:在监控界面动态显示各温度值(如趋势曲线、数值列表),区分不同部位(高压绕组、低压绕组、铁芯)。

  历史存储:记录温度数据(如每1分钟存储1次),支持回溯查询(如“近24小时绕组最高温度”)。

  远程告警:温度超限时,后台弹出告警窗口、发送短信/邮件通知运维人员,无需现场值守。

  三、温度显示的“报警与保护”逻辑(关键安全机制)

  温度显示不仅是“监测”,更需联动保护功能,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绝缘老化加速、甚至烧毁绕组,国标GB/T 10228明确规定了保护阈值,通常分为两级报警和一级跳闸:

保护等级 触发条件(以 F 级绝缘为例) 动作效果 核心目的
一级报警(预警) 绕组温度 ≥ 130℃(或环境温度 + 80℃) 本地声光报警(如蜂鸣器响、红灯亮)、远程后台告警 提示 “温度偏高”,运维人员需检查负载是否过载、通风是否正常
二级报警(严重预警) 绕组温度 ≥ 150℃(或环境温度 + 100℃) 加强声光报警、后台告警升级(如 “紧急告警” 标识) 提示 “温度接近极限”,需立即降低负载(如切除部分次要负荷)
跳闸保护(强制停机) 绕组温度 ≥ 180℃(F 级绝缘热点温度限值) 触发高压侧断路器跳闸,切断变压器电源 防止绕组绝缘击穿、烧毁,避免设备损坏和安全事故

  > 注:不同绝缘等级的保护阈值不同,如A级绝缘跳闸温度通常为140℃,H级为220℃,具体需以变压器厂家设定的参数为准(标注在温控器说明书中)。

  四、温度显示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

  若温度显示出现“数值异常”(如骤升、骤降、无显示),需先排查故障原因,再针对性处理,避免误判导致事故:

异常现象 常见原因 处理建议
温度显示 “骤升”(如 10 分钟内升 30℃) 1. 变压器过载(负载电流远超额定值)
2. 冷却风扇故障(未启动或停转)
3. 传感器故障(如 Pt100 短路,误报高温)
1. 立即查看负载电流,切除过载负荷;
2. 检查冷却风扇电源、控制回路,修复故障风扇;
3. 用红外测温仪实测绕组温度,对比显示值,若差异大则更换传感器
温度显示 “无变化”(如长时间固定在 25℃) 1. 传感器开路(如导线断裂,无信号输出)
2. 温控器故障(电路损坏,无法处理信号)
3. 显示模块损坏(如 LCD 屏故障)
1. 断电检查传感器接线,修复断线;
2. 更换同型号温控器,测试信号是否正常;
3. 更换显示模块,确保供电正常
三相绕组温度 “差异大”(如 A 相 120℃,B/C 相 90℃) 1. 三相负载不平衡(A 相电流远大于 B/C 相)
2. A 相绕组存在局部短路(导致损耗增大、温度升高)
3. A 相传感器安装位置偏差(贴近绕组热点)
1. 调整负载,使三相电流平衡(不平衡度≤10%);
2. 停机检测 A 相绕组绝缘电阻,若偏低则拆解检查短路点;
3. 重新固定传感器,确保与绕组接触良好且位置统一

  五、日常温度监测的4个关键要点

  1. 定期对比“显示值与实测值”:用红外测温仪(精度±1℃)在变压器停运前,实测绕组表面温度,与显示值对比(差异应≤5℃),若差异大,需校准传感器或温控器。

  2. 关注“负载与温度的匹配性”:额定负载下,绕组温度应稳定在“绝缘等级限值20℃”以内(如F级≤135℃);若负载未过载但温度持续升高,需排查冷却系统或绕组故障。

  3. 记录“温度趋势”:每日记录3次温度(早、中、晚),绘制趋势曲线,若发现“无负载时温度缓慢升高”,可能是铁芯多点接地(涡流增大),需停机检测铁芯绝缘。

  4. 检查“保护功能有效性”:每月手动测试温控器的“报警/跳闸”功能(如通过温控器的“模拟升温”功能,触发报警和跳闸信号),确保保护逻辑正常。

  总结

  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温度显示是“监测报警保护”的核心环节,需重点关注绕组温度(最关键),通过本地+远程结合的方式实现全时段监控,同时掌握异常处理和日常监测要点,才能有效预防过热故障,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(绝缘老化速度与温度呈指数关系:温度每升高10℃,老化速度翻倍)。实际应用中,需以厂家提供的“温度限值”和“保护参数”为基准,避免自行调整阈值导致安全风险。

相关产品
  • SCBH15-800KVA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

  • 油浸式变压器

  • 20000KVA油浸式变压器

  • 1000KVA电力变压器

  • SCBH15-2000KVA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

  • S22-3150KVA油浸式变压器

版权所有 ©  变压器厂_干式变压器厂_油浸式变压器厂

联系电话:  手机:  联系人:   地址:

Copyright © 2016-2018 变压器厂